在沒落的島嶼上,眾多棄置的建築、空地,反而成了藝術展現的最佳舞台。一項長達3年的計畫--「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0」,即將藉由美麗大自然與人類創意的交錯、環保與藝術的結合,讓日本的瀨戶內海諸島獲得重生,再度展現無限的活力。
今年從7月19日到10月31日間,在瀨戶內海的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等7座島嶼以及「四國玄關」香川縣的高松港周邊,將以「藝術與環海的百日間冒險」為題,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超大型藝術盛會。
瀨戶內海是位於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的遼闊內海,有「日本的愛琴海」之稱,自古以漁獲豐富著稱,同時也是舟楫往來頻繁的海上交通要道,曾因許多不同文化的傳遞交流,撞擊出璀燦的歷史火花,內海上的每一座島嶼都保留著固有文化、傳統習俗與優美的景觀。
直島的貝樂思之屋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 是瀨戶內海率先登場的第一道藝術風景。這座面積7.81平方公里、人口約3,400人的小島,是福武美術館財團以20年時間以藝術改造而成的現代藝術勝地,不僅延請安藤忠雄以建築和環境共生的概念,打造出獨特的Benesse美術館,更在2004年再建「地中美術館」,以盡可能不破壞原有地貌為原則,納入當地風景的極大值。此外,更廣邀國內外藝術家親自前來直島創作,讓藝術演變成一種由建築師、藝術家、島上居民與風土景物相互揉合而成的大型集體創作,具有獨特的在地風格,十分耐人尋味。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0」複製直島這一連串帶有強烈實驗性質的藝術建設計劃,邀請世界各地與日本的68組知名建築師、藝術家、學術團體前來參與創作,來自台灣的現代裝置藝術家王文志也在受邀之列。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將在各座島嶼上進行不同的「家藝術計畫」和公共藝術,透過各種大膽創新的形式,挑戰人們對藝術的認知,使所謂的「藝術」走出了高深的學術「殿堂」,變得更加活潑可親,同時也讓置身其中的離島居民再度重拾久違的自信與希望。
例如:安藤忠雄建造的「李禹煥美術館」(直島)、由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聯手打造的水滴狀美術館(豐島)、西班牙雕塑家Jaume Plensa設計的男木島「交流館」、妹島和世擔綱的犬島藝術計畫第二期建築工程,都是藝術祭的大型重點建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