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使一個人工作愉快,有活力。
˙敬業就是樂於工作,盡心把工作做好,從而獲得成功和喜悅。
˙敬業的人有一種認份的態度和堅持的習慣。
˙工作就是修行。
˙工作是歷練自己心志、激發精進、提高生活適應力和布施自己才智最好的方法。
˙敬業是利己利他的,是福慧雙修的;它不但帶來成功的福報,也帶來自己健康的生活態度。
˙敬業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態度。它能帶來很大的福報和進步。
˙設備一樣,差別就在這雙手,而手的背後是一顆敬業的匠心。
˙功利之心,反而使人更不敬業,功利意識背後,往往是一種墮落的開始。
˙工作的真正報酬應該包括你的薪資待遇和你在工作中所發現的意義與樂趣。
˙人願意努力把工作做好,要求產品的品質,表示自己與工作發生認同。
˙一個大公司一旦有了自滿的文化,就不太可能虛心地做全面而徹底的檢討。
˙在成功的同時,你已埋下失敗的種子。……成功的滿足感,很容易使人失去「和敬之心」。
˙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再創造,在這前提下,錢能給人真正的幸福。
˙耐性是指先苦後樂,先工作後享樂,先面對痛苦去解決問題,讓痛苦過去才苦盡甘來。
˙有耐性的人,深知先付出代價再享受成功的歡心。
˙任何東西,如果不是建立在與人分享上,你即使得到它,也失去它的光彩和意義。
˙你現在所有的知識、興趣、工具、友誼都可以跟別人分享。
˙人必須為一個理念而活,而不是為物慾而活,理念能照耀你的前程,物慾卻會障蔽你的視野。
˙毫無限制的浪漫式自由,對於精神生活反而有害。
˙心靈世界的空間是愈開拓愈大,愈退卻愈小。
˙懼怕,經常在你不經意時,發展成嚴重的消極思想,它在情緒上衍生為強烈的憂鬱。
˙無知是心理世界中懼怕的根源。
˙不要患得患失,自我中心的意識,最易導致懼怕。
˙適當的壓力是一個人振作、成長和開展實現人生的動力。
˙在自由的社會裡,自由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賦予自己作決定的權利。
˙就心理疾病的病理而言,人如果不肯面對壓力,而想找藉口逃避,就會形成心理症狀。
˙人總是無聊時才滋生歹念;不肯陪伴自己時,才失去身心安頓的機會。
˙通常,越不喜歡自己和挑剔自己的人,越不善於獨處,他不是急於尋求麻醉,就是焦慮得胡思亂想,不得安靜。
˙採取麻醉以逃避獨處是陷入更深精神困境的歧路。
˙生活如依賴外界的刺激才能快樂,就表示生活本身不快樂。
˙培養閒情的方法是恬淡和少語。
˙人是否活得自在愉快,活得有創意有意義,端看他的心靈是否自由而定。
˙「見性」是指心理活動沒有僵化,沒有障礙,能夠清醒地回應周遭環境。
˙縱慾表示一個人不能自我控制,放任和為所欲為表示被物慾所迷,那是稱不上自由的。
˙健康的生活態度不是壓抑,也不是任性,而是要用你的自覺,去看清生活的本質。
˙要打起勇氣,支持自己思考過的決定;真心思考過的抉擇是不會錯的。
˙學習恬淡,要看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占有的慾望。
˙唯有參透死亡,才能實實在在的生活,並承擔與之俱來的痛苦和責任。人生如果不肯面對苦,設法克服苦,是得不到真正快樂的。
˙你在人間做客,行李無需貪得太多,簡單能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