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位於華沙西北方的托倫,是波蘭最美的中古世紀城鎮之一,舊城裡眾多的哥德式建築,洋溢著中古世紀的氛圍,也留存著當年經濟、科學、文化高度發展的見證,西元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托倫雖然沒有靠海,但是位於把波羅的海沿岸出產的琥珀運往華沙或克拉科夫的重要路線上,古代是多條貿易交通要道的交會點,扮演著維繫北歐和西歐間、以及中歐和東歐間溝通的重要角色,所以在漢薩同盟時期成為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托倫幸運之處,在於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沒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壞,所以古蹟保存得相當完善,也讓它保有濃得化不開的中古世紀氣息。


 


 




 


托倫的防禦工事發展可以追溯到13世紀,從16世紀開始又沿著舊城外圍築起堅固的堡壘,曾經是全波蘭最堅強的要塞之一,有效嚇阻過不少敵人的入侵,尤其是拿破崙時代及19世紀普魯士第三階段瓜分波蘭時期。在普魯士人的主導下,托倫在1872年前擁有內城、外郭、15座堡壘和上百個規模不同的防禦工事,雖然僥倖躲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不過還是有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


目前這些城牆遺跡保留得最好的部分,就在沿著維斯瓦河畔、圍繞著舊城南端的一長列,可看到甕城、防禦塔頭和3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城門。


 





 




 




 



在舊城的西南隅,可看到一座傾斜的塔樓,它是典型的加強防禦塔,屬於14世紀所建城牆的一部分。高達15公尺的它當時應該很「正直」,只因立基於不穩定的地層,才開始逐漸傾斜,雖然傾斜現象早已停止,卻成了舊城裡的一項奇景。


 




 


托倫的舊市政廳是一幢建於1391年的哥德式建築,位於舊城的中心處,是遊覽舊城最佳的地標和起點。


 


 


幾世紀以來,舊市政廳一直是托倫的政治、商業指揮中心,早年波蘭國王或是條頓騎士團的團長蒞臨托倫時,都是住在這裡。1703年,瑞典軍隊大舉入侵托倫,砲火不但毀了建築本身,也毀了許多內部珍藏的藝術品。17221738年間,重建的工作持續不斷,1869年西側的建築也改設計成新哥德式。



 


 




 


舊市政廳是古代當地的生活重心,四周寬闊的廣場自然發展成為最熱鬧的居民活動空間,即使時至今日,每到假日就成為熙來攘往的市集,一些重要的節日慶典、表演活動、競技比賽等,也都會在廣場上舉行。


 


 





 



舊城廣場的中央是舊市政廳,四周則包圍著不少獨特而搶眼的建築,包括亞瑟會館(Dwór Artusa)、聖靈教堂(Kościół Św Ducha)、聖母馬莉亞教堂(Kościół NMP)、郵局、星星之屋(Kamienica pod Gwiazdą)等。


 




 




 


 


詳情請見墨刻出版社《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蒙金蘭 的頭像
    蒙金蘭

    蒙娜麗莎的傻笑

    蒙金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