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主峰高達3,742公尺,是臺灣的第八高峰,更名列五岳之一,因為山型端凝,素有「帝王之山」的美稱。攀登的過程中,沿途會經過箭竹草原、崩壁、冰河圈谷,可看到聖稜線、雲海、日出等自然美景,以及眾多高山上特有的珍奇植物,收穫之豐盛多元,令玉山、雪山等名峰都相形失色。
我不是百岳的收集者,只是偶爾會在有機會的時候,盡量纏著正在計畫登山的朋友們,跟著他們一起去登山。在爬過玉山、雪山、嘉明湖、南湖大山等臺灣最熱門的高山之後,如果有機會讓我再挑戰一次,個人心目中的首選是南湖大山。
放眼臺灣眾多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之中,論高度,南湖大山不是最高;論難度,它也不是最難。可是回想起5天4夜的行程中所經歷的艱辛和所看到的美景,會覺得收穫異常豐碩,也很希望有機會能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候下,再去看看它不同的面貌。
〈圖片提供/吳金石〉
說起艱辛,這段路程從開始不久,即經常出現陡峭的山坡路,必須手腳並用攀著繩索或爬著木梯,才得以繼續前進,更別提五岩峰和上下U形谷了。五岩峰是從南湖北山前進南湖北峰途中,必經的一大片陡峭的岩壁,雖然沿路都已經架設好防護的繩索,還是需要步步為營,以免不小心一個踉蹌,滾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難怪有人笑稱它應該叫做「無言峰」,面對它你也沒話可說,只能乖乖地往上爬。
南湖大山的上下U形谷一般稱做上下圈谷,是冰河作用所留下的遺跡,對學習地質或生態的學者而言彌足珍貴,但對於爬山的我們來說卻是莫大的考驗:表面布滿光禿禿的冰磧石,以相當陡峭的角度分隔在東峰與主峰之間,而南湖山屋就建在下U形谷底,所以包括前往南湖山屋投宿、第二天爬上東峰看日出、之後又折返,來來回回至少要走三遍,就算穿著防滑的登山鞋,也很難不膽顫心驚。
爬高山的樂趣之一,就是有機會看到一些在低海拔地區看不到的花花草草,像是春夏季節陸續冒出的黃苑、玉山龍膽、高山百合、玉山薄雪草等,都是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下很難看到的植物。尤其還有堅強的玉山圓柏,為了順應地理環境和山頭強勁的風勢,往往生長成非常特別的曲線,不但姿態優美,更令人佩服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圖片提供/吳金石〉
雖然杜鵑是臺灣常見的花朵,春天幾乎到處都看得到它們的身影,但是南湖大山的杜鵑屬於當地的特有種,和玉山杜鵑、紅毛杜鵑等又不太一樣,每年五月左右會開得滿山滿谷,就連到了夏天繁花落盡,新長出來的葉子表面布滿金色的絨毛,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同樣教人讚嘆不已。
〈圖片提供/吳金石〉
〈圖片提供/吳金石〉
〈圖片提供/吳金石〉
事實上,每趟爬山過程究竟會看到哪些自然景象,真的都要看老天爺賞不賞臉。如果老天幫忙的話,踏入登山口後不久,從審馬陣草原就可以望見中央山脈壯麗的聖稜線,包括雪山主峰、雪山北峰、五陵四秀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等一字排開,令人精神振奮,深深覺得光是這個畫面就不虛此行了;然而更往前走,愈來愈清晰的南湖主峰、中央尖山等身影一一呈現眼前,更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果老天更大方的話,變化多端的雲海、日出都可能是每天額外贈送的禮物。
原刊於《Traveler Luxe旅人誌》五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