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一種蝴蝶,全世界只有一小塊陸地上才看得到?這種蝴蝶叫做珠光鳳蝶,這塊土地叫做蘭嶼!


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一種貓頭鷹,只在某個小島上晝伏夜出?這種貓頭鷹叫做蘭嶼角鴞;這個小島,還是蘭嶼!


除了上述兩種獨特的生物外,珍貴的綠蠵龜每年仲夏的午夜,也喜歡爬上蘭嶼的海岸產卵;稀罕的棋盤腳也會在蘭嶼的夏夜裡閃閃發光;雖然當地男子平常已經不再穿著丁字褲,但還有不少人仍堅持住在傳統的半穴居裡;雖然因為年輕人口嚴重外移,已經不太需要大型拼板舟了,但是蘭嶼的海濱還是可以散見這種造法獨特、白紅黑彩繪耀眼的木船……。


所以,若列舉世界上值得好好加以保護、珍惜的人類文化遺產,蘭嶼當之無愧!


當從台東出發的小飛機逐漸靠近蘭嶼,從空中俯瞰,蘭嶼的輪廓清晰可見,如此地單純、如此地乾淨,彷彿是一塊綠色寶石,正等待有緣人的鑑賞。


這個面積只有44.6平方公里的火山島,人口一直保持在三千上下,而且相當集中住在靠海的地區,所以除了沿海地帶可以看到密集的房舍外,島上百分之以上都是綠地。


蘭嶼夏天的太陽真的很囂張,數度前往,每次都只待短短的數天,回來都被譏笑為「黑炭」,甚至還有人問我所擦防曬品的牌子,因為他(或她)決定永不採用。


儘管如此,我還是深深喜愛蘭嶼。因為在台灣的平原地區,已經很難找到沒有紅綠燈的地方了!在這裡隨便租輛摩托車,逍遙自在地環島,沿途偶爾才遇見幾個人,即使沒戴安全帽也不會有人阻攔;某些時刻,還真錯以為自己擁有整座小島呢!




拼板舟功能與藝術成就雙贏


幾乎與蘭嶼畫上等號的拼板舟,也是當地人與生活搏鬥下的智慧結晶。拼板舟流線的造型非常適合附近海洋的韻律,不但是當地人捕魚的好幫手,更曾經勇猛地橫越巴士海峽、一路航抵菲律賓。


以前我們錯把蘭嶼傳統的木船叫做「獨木舟」,其實這種木船是以20多塊木板拼製而成的,整艘船不用一根鐵釘;船身大小不一,小的可以容納13人,大的號稱10人舟,打造起來費時費力,必須動員家族所有男丁一起砍柴、拼合、漆上圖紋,耗時個把月才能完成。


蘭嶼拼板舟船身的圖案,隨主人的喜好而決定,以同心圓幾何圖案、抽象人型、日常動物圖案等最為常見。造型、圖案和色彩雖簡單,藝術造詣受到很高的推崇。


新船下水前,還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全村的人都一起為新船祈求安全與豐收,其過程莊嚴慎重,令人動容。可惜近年來因為捕魚需求銳減,前兩艘10人舟下水祭之間相隔了16年;下一艘新船下水,不知還要等待多少年?


漁人部落和東清灣的海濱,經常停泊著幾艘傳統拼板舟;東清國小外側更特設幾間石牆竹架、茅草蓋頂的「船屋」——並不是讓人住在上面的船屋,而是道道地地為船休息而蓋的屋子,可見拼板舟對蘭嶼人而言有多珍貴。





順天應人的生活傳統



對抗長年累月的強風,當地居民自有一套因應之道:獨特的傳統建築與居住方式,正是他們長期與環境作戰所發展出來的生活智慧。


蘭嶼傳統的半穴居,一律背山面海而築,住家通常分成3個部分:離海最遠、屋頂幾乎和地面一樣高的一棟是主屋,全家舉凡烹飪、吃飯、睡覺等作息活動都在這裡,雖然因為處於地下空間,夏天難免有些悶熱,但的確較不怕強風吹襲;另外在附近高於地面處建一間工作坊,以方便平常白天在這裡縫紉、讀書、準備漁獵事項或堆放工具,在主屋與工作坊之間,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兩塊「靠背石」,以供隨時休息片刻之用;而離家稍有一些距離的海邊,則往往建一座高腳涼亭,隨時可以在這裡聊天、乘涼或睡個午覺。。


還記得第一次拜訪蘭嶼,當時天氣熱得像蒸籠,連一向生龍活虎的我都鎮日懶洋洋地、絲毫提不起勁;行經野銀部落,便學著當地人坐在涼亭休息、聊天,此時海風陣陣吹來,說有多舒服就有多舒服!發明這種建築型式的蘭嶼先人,其聰明智慧實在令人佩服。


 


傳統建築亟待挽救



不過,傳統建築已經在一點一滴消失中。早年政府為了表達對蘭嶼人的關懷,建了一些以水泥或海砂為主材料的公寓式樓房,逐漸取代島上絕大部分地區的半穴居。


由於這種現代化的樓房反而不適合當地的氣候與生活型態,所以東側的野銀部落有些居民寧願空著政府配給的公寓,仍舊住在低矮的半穴居裡,成為現今蘭嶼僅存仍維持傳統居住方式的村落,但水泥屋、海砂屋破壞了原有的聚落景觀,卻是不爭的事實。


為了彌補建設過程中的人為破壞,政府特意在朗島國小和東清國小的兩處空地上,各建一幢半穴居的樣板屋,好讓人們想像舊時生活的模樣;希望不會有朝一日,整個蘭嶼島上的傳統建築消失得只剩下這兩幢。


目前島上的居民,說不上熱情或冷漠,因為他們對於來自台灣的漢人已經抱持著某種程度的警戒心,可是對於陌生臉孔的觀光客又難免有些好奇;所以在好奇心驅使下,有些人也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但是如果你靠近他們住家的地盤,舉起相機打算拍照,他們也會嚴峻地拒絕你。



 




 


奇岩怪石任憑想像



蘭嶼地形單純,最高峰紅頭山海拔也不過552公尺,但是沿海的火成岩經過強風與海水的長期侵蝕,雕塑出許多奇形怪狀的岩石、地貌,人們再發揮想像力,賦予它具象的名稱或傳說,成為蘭嶼最引人注目的地理景觀。


島上最西北角,山巒的餘脈延伸入海,因為浮在海面上的線條輪廓彷彿人的側面,經落日餘暉照射,綻放紅色的光芒,所以名為紅頭岩;蘭嶼舊稱紅頭嶼,就是因它而得名。


過了紅頭岩不久,靠海的一側會看到一塊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所堆積成的黑色岩石,模樣好像一隻齜牙咧嘴的鱷魚,連表面都彷彿鱷魚粗糙的外衣般,非常傳神,理所當然地被稱作鱷魚岩;不遠處另一塊石頭,就好像剛從海裡開上陸地、只差了一口砲管而已的坦克車,後方緊跟著的小石塊隱隱然是另一輛小坦克,叫它坦克岩也非常貼切。


靠山的一側,並排著五個巨大的海蝕洞,壁上猶可見清晰的珊瑚化石痕跡。早年雅美人迷信,把這些奇怪洞穴視為不祥之地,敬而遠之;目前島上絕大多數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對鬼神的態度已稍有轉變,五孔洞更搖身一變,成為教會活動的場地。


繼續向東走,出現三塊似分似合的直立石塊,名為玉女岩,或稱夫妻岩。當地人會指著右側看起來較大的那塊岩石,認為它像爸爸,而另一塊像媽媽,兩夫妻正在吵架,居中的小孩則嘗試推開爸爸以終止爭吵,所以叫做「夫妻岩」;至於為什麼叫「玉女」?如果發問的是個女生,當地人會不好意思解釋,叫你自己好好體會。




(攝影˙山姆)


龍頭岩,張牙舞爪,鬚、角具全,果然名不虛傳。




達悟族語向人問好的發音類似「啊鍋蓋」,加上達悟人傳統頭盔的形狀也像鍋蓋,所以蘭嶼人曾經被暱稱為「鍋蓋」;不料南端海岸邊居然有顆石頭,神似兩個戴著當地傳統頭盔的人頭,有人喚它老人岩,也有人乾脆直呼鍋蓋,造物者之神奇實在令人讚嘆。




遠遠可以望見海面上浮著一塊岩石,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曾把這塊石頭誤認作日軍的軍艦,於是猛烈轟炸,後來才明白它不過是顆石頭。


仔細一瞧,它整體的樣子果真像一艘即將沉沒的軍艦,怪不得引起誤會。如果你有興趣乘遊艇親近它,會發現其細部另有造型:左邊突起的角椎狀石塊,活似一尊觀音像,令人肅然起敬。




蘭嶼的東北角海邊,坐著兩塊巨石,號稱雙獅岩:右側那隻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可能是位獅子美女,旁邊的獅子帥哥正在想辦法討佳人歡心。




(攝影˙山姆)


為了確認蘭嶼是否真的適合騎腳踏車,我特別親身體驗環島一趟,發現蘭嶼實在是騎單車旅遊的好地方!蘭嶼的環島公路總長36公里,大致上相當平坦,一般人的體力都能勝任,但是偶爾會出現略陡的坡道,對於愛騎車的人來說仍有挑戰性在,一點也不會覺得無聊。


更何況蘭嶼眾多知名的勝景,像是龍頭岩、軍艦岩、雙獅岩、玉女岩等,散落在環島公路的沿途,騎一小段時間就有美景可以駐足、欣賞,順便休息一番。只要做好防曬防備,半天到一整天,環島速度隨你自己高興。


如果想挑戰具一些難度的路線,不妨嘗試騎上蘭嶼燈塔腳下,「之」字型的蜿蜒山路,保證讓你氣喘吁吁,但是一路爬升,頗有成就感;回程下坡時平穩下滑,則有迎風的快感。至於約4公里的中央橫貫公路,很多路段相當陡峭,無論上坡、下坡都頗具危險性,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芋頭、地瓜、魚和豬肉,是蘭嶼人日常重要的主食,所以住家附近常圍著一畦畦水芋田、地瓜田;住家外曬魚乾,也是島上司空見慣的景象。


夜遊尋找大自然瑰寶


誰說蘭嶼沒有夜生活?入夜後的蘭嶼分外熱鬧!


本地的每家飯店或民宿,都可以代為安排夜遊活動,在專業的達悟族解說員帶領下,一起去探索蘭嶼的奧秘。


雖然,想看到珠光鳳蝶的機會微乎其微,不過只要解說員的經驗夠豐富、眼睛夠銳利,見識一下蘭嶼角鴞倒並非難事。


蘭嶼角鴞總喜歡棲息在墓地附近的樹枝上,被達悟人視為「魔鬼鳥」,安安靜靜、體型又嬌小,所以很難被察覺;唯有被手電筒照射到牠們紅紅的雙眼,才能發現牠們的存在。


棋盤腳也是島上墓地附近常見的樹木,達悟人一般也很忌諱,管它們叫「魔鬼樹」,全台灣只有蘭嶼和墾丁可以看到。棋盤腳在夏夜裡開花時,很像台灣數十年前曾經風行一時的床頭美術燈,一閃一閃亮晶晶,非常特別,也的確有些詭異氣質。


 


除了這些較罕見的生物外,夜遊蘭嶼,地面上很容易找到招潮蟹、椰子蟹、象鼻蟲等生物。有一回在漆黑的路上,正開著車的解說員忽然停下車來,要我看車頭燈所照的方向,原來一條細細長長的青竹絲正橫街而過!解說員慫恿我下車拍照,我這來自城市的鄉巴佬頓時瑟縮了起來,鼓不起開車門的勇氣,所以沒能拍到精采照片,如今想來仍扼腕不已。


 


澄淨海域優游自在


 



在蘭嶼浮潛,會發現這裡的水真的非常澄淨,在熟悉海域的專業潛水教練帶領下,遼闊蔓延的珊瑚礁令人大開眼界,除了大大小小的繽紛熱帶魚,我這次非常幸運地居然瞥見海龜的身影,只可惜我身手不夠矯捷,來不及拍下牠完美的身影,但難得的奇遇已經夠教人興奮了。





我們還很幸運地看到海鰻,不過牠似乎很害怕,死命地往珊瑚礁裡鑽。




蘭嶼是個古老的火山島,地質以安山集塊岩為主,四周海岸則被珊瑚礁所包圍,由於遠離人群、遠離污染,水質清澈得讓人忍不住隨時就想投入海的懷抱,一探海底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蒙金蘭 的頭像
    蒙金蘭

    蒙娜麗莎的傻笑

    蒙金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