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維爾紐斯的舊城區非常適合遊客散步,街道兩旁總是錯落著教堂和手工藝品商店,其中最典型的一條街便是奧許洛斯瓦圖街。

奧許洛斯瓦圖街的立陶宛語意思就是「黎明之門街」,從黎明之門到市政廳廣場短短不到500公尺的路程,沿途會陸續看到巴洛克式的聖泰麗莎教堂(Šv Teresės Bažnyčia),立陶宛的東正教座堂聖靈教堂(Šv Dvasios Cerkvė),集拜占廷、哥德、巴洛克及洛可可於一身的聖三一教堂(The Church of the Trinity),以及聖卡錫米爾教堂(St Casimir Chirch),它也是維爾紐斯第一座由耶穌會所蓋的巴洛克式教堂。這一帶也是高級飯店和餐廳、精品店的集中區。

 

 

 

02.JPG

 

黎明之門(Aušros Vartai)這座16世紀的城門,是維爾紐斯原本9座城門中僅存的一座,目前可說是進入舊城南側的大門。從城外穿過城門,再回首望向城門上頭,會發現有一座聖母瑪麗亞禮拜堂(Chapel of the Blessed Mary),裡面一尊黑面聖母,被視為神蹟,每天都有來自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的天主教和東正教朝聖者,前來向聖母尋求心靈的慰藉。進城門後的右手邊鑲著一塊銘牌,那是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造訪維爾紐斯的紀念,相似的一塊銘牌,在維爾紐斯大教堂的其中一根柱子也可以看得到。

 

 

03.JPG

 

筆直的奧許洛斯瓦圖街到後半段街名則改成Didžioji,路的盡頭便是空曠無比的市政廳廣場

舊市政廳可追溯到15世紀,目前古典主義形式的建築約建於18世紀末,如今除了是遊客服務中心所在地,也經常舉辦音樂會、文學講座、畫展等文化活動。

 

04.JPG

 

05.JPG

 

舊市政廳的另一端為Didžioji街,立陶宛語裡是「大街」的意思,果然是宛如廣場的寬闊大道,順著大道直走即可進入皮利斯街(Pilies Gatvė)

相對而言,狹窄的皮利斯街則是條古城街,石子鋪成的街道兩旁盡是巴洛克時代留下來的老房子以及1517世紀的磚造屋(41216),不過維爾紐斯人充分利用這些古建築,一樓都改裝成現代感十足的餐廳、精品店、紀念品店,街道不算寬,是街頭藝人表演、擺設畫攤的主要聚集地。

 

06.JPG

 

位於皮利斯街門牌26號,是1918年立陶宛簽署獨立的重要地方,然而外觀卻相當低調,最顯眼的只有兩面國旗迎風飄揚,不刻意尋找還真會忽略它的存在。

這幢房子早在1645年的文獻中即曾經提及,本是兩層樓的鎮長官邸,1748年維爾紐斯不幸發生一場大火,損失慘重,1749年重建時才增建了第3層樓。幾經易主後,這間樓房在19世紀末由Sztral家族買下,並改建為現在所見的新文藝復興式。主人把樓房分隔成多間公寓,租給一些工匠、老師或商人,樓下開了間咖啡廳,3樓則在1914年租給立陶宛戰爭受害者幫助協會(the Lithuanian Society to Aid War Victims)。在1917、1918年間,立陶宛議會經常在此集合、開會,並於1918年2月16日簽署獨立宣言。

 

07.JPG

 

立陶宛的歷史相當坎坷,長年在環伺的列強勢力中顛沛流離,Jonas Basanavičius本來是位醫生,並通曉歷史、文學、民俗、民族主義、語言學等,學貫古今,行醫之餘還寫了多篇這些領域的相關著作,並創辦了第一份立陶宛文報紙「立陶宛迴聲」(Lietuvos Aidas)。他在保加利亞(Bulgaria)行醫多年後,毅然決定返國推動民族獨立,被尊為立陶宛的國父。

 

08.JPG

 

1992年,維爾紐斯第一屆城市議會決定把這幢屋子設立為紀念館,以紀念爭取獨立這樁重要的紀事;2003年,「簽署之屋」(Signatarų Namai)終於成立,並歸屬於立陶宛國家博物館(Lietuvos Nacionalinis Muziejus)的分館。

 

09.JPG

 

簽署之屋內部極力重現20世紀初的時代氛圍,展示許多「立陶宛迴聲」創立時期和蘇聯統治時期的老照片、眾多為了爭取獨立而奮鬥的重要文獻、一些革命先烈私人的隨身物品、立陶宛各個發展時期的版圖地圖、繪畫、海報等,以及直到1918年終於再度立國的艱辛歷史過程。展示品裡還可以看到Jonas Basanavičius為了記錄立陶宛的民間故事所買的、全世界最早的愛迪生留聲機,以及他的毛衣、帽子、錢包、拐杖等私人物品。

 

10.JPG

 

此外,內部還擺設了一些當時的家具、飾品等,讓參觀者在了解立陶宛的創國歷史之餘,也感受到革命先烈們日常的生活與到處奔波概況。

 

11.JPG

 

12.JPG

 

總統府所在地在15世紀時是主教宮殿,歷史上曾有許多名人造訪。1812年拿破崙攻打莫斯科時,曾經以此地作為前進指揮所;不過諷刺的是,當拿破崙兵敗被趕回巴黎時,他的死敵俄羅斯將軍Mikhail Kutuzov也以這裡為基地。1824年到1832之間,由建築師V.Stasov翻新成目前所看到的古典俄羅斯帝國樣式。總統辦公室在總統府的右翼,每週五、六有導覽行程,必須事先預約並檢查護照;週日中午可看到衛兵交班儀式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詳情請見墨刻出版社《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蒙金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